近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朱治強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EDDS添加對王草-印度梨形孢共生體系修複Cd-Cr複合污染土壤的根際生态及微生物調控的影響”的研究論文。
植物修複作為一種綠色修複技術,成為國内外土壤修複關注的焦點。利用螯合劑和微生物增強植物修複成為有效可行的強化修複措施。本研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Biolog生态闆法、熒光定量PCR法和高通量測序法,綜合分析了土壤根系分泌物組成、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關鍵基因表達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調控作用。[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的添加可為王草-印度梨形孢(P. indica)共生體系提供良好的根際生态環境,使得土壤pH值降低0.41個單位,刺激琥珀酸和富馬酸的分泌,增強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碳源代謝活性,顯著提高王草的生物量(25.7%),從而有助于提高Cd/Cr的生物利用度。異化鐵還原菌的表達量顯著上調99.2%,而梭菌的豐度沒有顯著變化。此外,土壤根際真菌群落(子囊菌門:45.8%,羅茲菌門:16.7%)的豐富度顯著增加,可調節耐受微生物優勢類群的比例,增加Cd/Cr去除效率(Cd:23.4%,Cr:18.7%)。這些發現為螯合劑輔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複重金屬污染土壤提供理論依據(圖1)。

圖1 本文圖形摘要
在Cd-Cr複合污染土壤中,Cd和Cr主要積累在地上部。結果表明,EDDS的施用和P. indica的接種協同促進重金屬在植株各部位的積累,尤其是地上部(圖2)。
圖2 王草地上部和根部Cd/Cr的積累量情況。不同的字母表示處理之間的顯著差異(P<0.05)。雙因素方差分析A:添加EDDS;B:接種P. indica;A×B表示A和B之間的相互作用。*:P<0.05;**:P<0.01
整體而言,細菌核心微生物群落随着時間的推移,綠彎菌門(Chloroflexi)、酸杆菌門(Acidobacteria)和未分類細菌門(Unclassified bacteria)趨于減少,厚壁菌門(Firmicutes)在植物生長前、中期的豐度趨于平緩,但在後期出現高峰增長,變形杆菌(Proteobacteria)呈現先減少後增加的趨勢(圖3)。

圖3 不同處理下主要根際細菌(a)和真菌(b)在門水平的相對豐度
由Spearson相關系數顯示,Proteobacteria、Gemmatimonadota、Basidiomycota、琥珀酸和水楊酸與土壤Cd或Cr有效态含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圖4)。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強化措施(EDDS施用和P. indica接種)不僅對Cd和Cr的去除效率有直接影響,還通過刺激植物生長、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影響根系分泌物組成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來間接影響Cd和Cr的去除效率(圖5)。

圖4 土壤變量與微生物群落結構和根系分泌物之間的關系。*表示P<0.05;**表示P<0.01

圖5 結構方程模型。對于每一種關系,在箭頭旁邊提供一個标準化系數,箭頭權重與标準化系數成正比;模型拟合良好,拟合優化度F=0.621;藍色箭頭為正路徑;紅色箭頭為負路徑
P.Indica能夠在王草根部定殖,促進王草農藝性狀的改善。施用5.0 mmol kg-1 EDDS能顯著增強王草-P. indica共生體系對Cd和Cr的提取量,主要是由于土壤pH降低,土壤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增加,這與王草對水楊酸和檸檬酸分泌量的增加有關,根系分泌物為土壤Cd/Cr的活化提供有利的根際微環境。生物可降解螯合劑EDDS的應用對真菌群落結構産生顯著影響,而對細菌群落結構影響較小。施用EDDS顯著提高了共生體系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聚合物的碳源利用率,通過上調異化鐵還原菌基因的表達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将土壤Cd和Cr的毒性降至最低。綜上所述,采用P. indica-王草共生體系與EDDS強化的聯合修複策略,具有協同效應,可用于輕度Cd-Cr複合污染土壤的修複,可為揭示綠色螯合劑在重金屬複合污染土壤修複中植物-内生菌體系的協同調控機制提供新見解。
第一作者:張海祥,張楷露
通訊作者:朱治強
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3266
(供稿:朱治強,審核:餘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