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夢玉、趙晶的研究成果以“6-pentyl-2H-pyran-2-one from Trichoderma erinaceum is fungicidal against litchi downy blight pathogen Peronophythora litchii and preservation of litchi”為題在農林科學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最新一期(2023, Volume 71, pp 19488-19500)上以封面文章發表,該論文是熱帶農林生物災害綠色防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近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之一。
荔枝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生産及貯運過程中非常嚴重的病害,在我國各荔枝産區均有發生。該病可侵染嫩葉、嫩枝、果柄和幼果,造成落花落果;貯運期間常導緻果實腐爛變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荔枝霜疫病的防治以化學防控為主,但不合理使用農藥,導緻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的問題日益突出。
該研究自2019年開始從海南省9個市縣的荔枝園中采集荔枝根際土壤311份,分離獲得300株木黴,從中篩選出8株對荔枝霜疫黴菌絲生長抑制率達80%的菌株,其中猬木黴LS019-2的揮發性物質的抑菌作用最強,達到95.11%,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氣質聯用的方法,檢測到6-戊基-2H-吡喃-2-酮(6PP)的含量最大,且6PP顯著抑制荔枝霜疫黴菌絲生長、孢子囊萌發、嚴重破壞菌絲體的超微結構,阻碣病害的發展;在保鮮過程中能保持較好的果皮色澤、增強抗氧化物酶活性、富集氨基酸、減緩失重,從而延長了荔枝的貨架期;這些結果表明,6PP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防治荔枝霜疫病的天然産物,也是一種新的荔枝果實防腐保鮮劑。
邢夢玉和趙晶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劉銅為通訊作者,王睿和Raja Asad Ali Khan博士參與了該論文的指導工作,2018級研究生張靜雅、2021級研究生吳英姑、2022級研究生李欣雨、2020級本科生李庭婷參與實驗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論文鍊接: DOI: 10.1021/acs.jafc.3c03872
(供稿:邢夢玉,審核:周祥)